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职业面向
表1临床医学专业就业面向岗位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生大类(52) |
临床医学类(5201) |
卫生(Q84) |
内科医生(2-05-01-01) 外科医生(2-05-01-02) 儿科医生(2-05-01-03) 妇产科医生(2-05-01-04) 病理科医生(2-05-01-15) 全科医师(2-05-01-20) 乡村医师(2-05-01-21) |
医疗卫生类/保健类 |
职业资格:(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 医养个案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老年慢病膳食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表2 临床医学专业基本职业发展路线一览表
序号 |
就业领域 |
就业岗位 |
初始岗位 |
发展岗位 |
高级岗位 |
1 |
综合性医院 |
医生助手 |
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 |
骨干医师 |
2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医生助手 |
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 |
骨干医师、全科医师 |
3 |
康复医疗机构 |
康复治疗士 |
康复治疗师,治疗组长 |
主管康复治疗师,康复中心主管,治疗师长 |
4 |
社区卫生管理、养老机构 |
健康管理师 |
健康管理师 |
高级健康管理师 |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医疗卫生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实践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等素质,掌握较高的医药卫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级医疗、预防、保健和其他健康服务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眼视光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能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4)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要求
(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 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4) 掌握预防医学、急诊医学和社区医学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6) 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
(7) 熟悉全科医学基本知识、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与服务模式、全科医师临床诊疗策略。
(8) 熟悉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和中医中药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含英语读说写能力)。
(2)能够对基层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
(3)能够进行基本诊疗技术操作。
(4)能够合理使用临床常用药物。
(5)能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够开展卫生适宜技术服务。
(6)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日常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7)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实施人文关怀。
(8)具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能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三)培养模式
“156”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医药卫生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并实施“156”院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素质,能够面向卫生行业第一线,直接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院前急救、康复治疗和眼视光技术等工作,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56”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含:
“1”----- 一个平台:搭建临床医学专业平台
“5”-----五个方向:以就业为突破口构建五个方向,即“助理全科医师(3+2)、康复、院前急救、中医、健康管理”,拓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6”-----六项措施: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化、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化、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化、专业学习领域培养目标方向化、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前瞻化、专业实习个性化。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1.课程体系构建
对临床医学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教学原理,将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通过对教学项目的整合,形成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方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力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学特色,形成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模式和适应基层医生岗位素质及能力需求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岗位任务开发其主干课程,并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康复、院前急救、中医、眼视光。第二学年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方向,教学是在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由学生根据选择的专业方向,采取专业方向课的形式,完成专业方向的学习。职业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选修课程,立足医药健康专业群,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岗位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
2.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每一类课程又分为必修课程(必修)、限定选修课程(限选)和任意选修课程(任选)。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素养课程和活动课程,专业课程包括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即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职业能力课程(专业群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组成。见表3。
表3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表 |
A公共基础课 |
1.人文素养课程 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7门,共15学分。 限选课: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人际沟通,大学语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体育运动技能、美育、党史等23门(75学分)中选取16学分。 任选课:公共选修课 至少选取4学分 2.活动课(必修):入学教育、军事理论、职业角色体验、第二活动课堂等(8学分) |
B职业能力课程 |
专业平台课 |
人体解剖学 |
|
生理学 |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 |
药理学 |
专业必修课 |
病理学 |
组织胚胎学 |
生物化学 |
诊断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妇产科学 |
儿科学 |
预防医学 |
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
神经精神病学 |
临床实践技能实训 |
岗位实习 |
毕业设计(论文) |
专业方向课 |
中医常用诊疗技术 |
急诊医学 |
实用康复技术 |
实用临床视光学 |
C职业拓展课程 |
医用化学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伦理学 |
卫生法学 |
全科医学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
医学影像学 |
医学遗传学 |
分子生物学 |
病理生理学 |
医患沟通 |
临床营养学 |
医学科研基础 |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
老年护理 |
医药英语 |
方剂与中成药 |
|
…… |
|
3. 课程描述
公共基础课程43学分,占总学分的27%,具体包括人文素养课程和活动课程。
(1)人文素养课程描述
人文素养课程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共包含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等三部分。
① 人文素养必修课部分
必修课为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共计15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7门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4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培养大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素养和行为能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48学时
课程目标: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历史意义、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解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阐述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理论。要求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2学分、32学时
课程目标:帮助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成就,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培养理论思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形势与政策》、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感知国情民意,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以教育部社科司每半年下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精神为指导为主,以山东的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学院及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生关心关注的其它问题为辅,讲授国内和国际热点问题,使学生掌握形势大势。
《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专题教学的形式,设置了心理健康解读、适应大学新生活解读、学习与生涯规划心理解读、人际交往解读、爱情心理解读、挫折心理解读、情绪管理与塑造人格心理解读、网络心理解读共8个教学单元。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典型案例导入、心理专业解读、心理测试、心理游戏、课外知识拓展等进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本课程按百分制考核,过程评价占50%,终结评价占50%。
《体育与健康》、4学分、64学时
课程目标:提升大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1-2个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体育与健康(大专)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基本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掌握1-2个运动项目的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提升个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业基础》、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创新思维工具和创新方法,开展创新实践;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产品开发、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关系;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以产出创业项目过程为载体,提升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4个模块,分别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运用创新技巧,如何创造条件,如何验证执行。教学内容全面得涵盖了:创新创业的关系,痛点需求的发现,创新方法的应用,专利申报的流程、商业价值的分析、可行产品的测试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借助网络资源完成线上理论知识学习及理论测评,通过课堂实战演练完成线下创业计划书的梳理与撰写。
《就业指导》、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引导大学生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在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法规前提下,增强自身全面素质。科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求职择业、就业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以就业为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就业指导概述、就业形式及途径、就业知识和能力准备、就业材料准备、就业面试与笔试、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权益维护、入职适应相关专题。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相应的目标。
② 人文素养限选课描述
根据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文素养限选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人际沟通,大学语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体育运动技能、美育、党史等23门(76学分),学生在限定的75学分公共限选课程中自主选择16学分。
《信息技术》(A)、2学分、32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办公技术,了解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B)、3学分、48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高职英语》(A)、6学分、96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够用英语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沟通,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涵盖人文底蕴、职业规划、职业精神、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生态环境、工作环境八个主题。要求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相关主题的简单交流,能书写主题相关基本应用文,为将来工作领域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建议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高职英语》(B)、8学分、128学时
课程目标: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够用英语较为有效地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沟通,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涵盖人文底蕴、职业规划、职业精神、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生态环境、工作环境八个主题。要求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相关主题的较为复杂的交流,能书写主题相关基本应用文,能借助字典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英语教材,为将来工作领域相关产品英文说明的阅读和翻译等工作奠定基础,建议开设在第一、二、三学期。
《高职英语》(C)、10学分、160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够用英语有效地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沟通,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涵盖人文底蕴、职业规划、职业精神、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生态环境、工作环境八个主题。要求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相关主题较为复杂的交流,能书写一般类题材文章及基本应用文,能借助字典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英语教材,为将来工作领域相关产品的英文说明的阅读和翻译等工作奠定基础,建议开设在第一、二、三学期。
《高等数学》(A)、4学分、64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能力和素养,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品德修养、探究创新和职业核心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学习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理解其基本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能对简单的专业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与数学软件求解,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B)、6学分、96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能力和素养,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品德修养、探究创新和职业核心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学习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按专业大类分方向从级数、曲线与曲面、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中选择二至三部分内容,理解其思想方法、知识结构,能对简单的专业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与数学软件求解,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C)、8学分、128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品德修养、探究创新和职业核心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学习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按照专业大类分方向从级数、曲线与曲面、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的全部内容,理解其思想方法、知识结构,能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和数学软件求解,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人际沟通》、3学分、48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技巧,消除沟通障碍,在生活与职场中进行有效沟通,不断提高沟通能力,提升职业形象,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脉网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人文素养课程之一,《人际沟通》按“1+2”两学期开课,可安排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主要学习普通话知识与训练,口语沟通、态势语沟通、书面语沟通及综合沟通的技巧,不同行业的职场沟通技巧等,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大学语文》(A)、2学分、32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有机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文化元素,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文学艺术鉴赏力以及思辨能力,增加文化自信,在理想信念层面进行精神指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大学语文(A)》是人文素养公共限选模块课程,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课程内容是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模块,涵盖了历代优秀文学作品。课程用以文带史,以史串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阅读和艺术欣赏。
《大学语文》(B)、4学分、64学时(学前教育学院负责)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有机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文化元素,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文学艺术鉴赏力以及思辨能力,增加文化自信,在理想信念层面进行精神指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大学语文(B)》是人文素养公共限选模块课程,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课程内容是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模块,涵盖了历代优秀文学作品。课程用以文带史,以史串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阅读和艺术欣赏。
《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职业观,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掌握职业规划方法,为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顺利转变,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决策和行动、职业生涯管理等多个单元,涵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巧。教授和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对所学内容要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去。
《职业素养提升》、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形象、职场沟通、团队协作、压力管理、学习管理、时间管理、健康管理模块,涵盖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基本内容。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相应的目标。
《高职美育》、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通过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美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文素养课程。通过学习美育与德、智、体诸“育”的关系,了解各领域审美特征与功能,引导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实践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美育(实用礼仪模块)》、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使用技巧,通过知识的讲解及礼仪实操演练,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美育》课程模块之一,主要讲述职业形象礼仪、求职礼仪及各类职场礼仪,通过职场交往中的沟通技巧、职场往来中的礼仪互动、礼仪理念等内容,全面展示各类场合礼仪的精华,从而为未来职业人士打造个人职场魅力提供有效指导。本课程主要通过22项任务设计来完成职业形象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办公礼仪、会议礼仪、酬宾礼仪、涉外礼仪等七大项目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突出礼仪知识与世界观教育的结合,模拟练习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情景融入与人格魅力教育的结合。
《美育(文学欣赏模块)》、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知识和赏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文学艺术鉴赏力以及思辨能力,增加文化自信,提升个人修养气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是人文素养美育模块中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以阅读赏析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基础,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模块,向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文学知识、认识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
《美育(音乐欣赏模块)》、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知识和赏析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音乐鉴赏能力,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该课程是人文素养美育模块中的公共选修课,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向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理论、介绍中外音乐发展的历史、音乐的不同形式,认识并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课程“赏”、“析”、“问”“答”结合的教学方法,力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互为作用的良好效果。
《美育(美术欣赏模块)》、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从新的角度观察、认识和理解二维和三维空间,把握视觉艺术原理,学会恰当地运用视觉艺术语言分析和判断事物,用爱美之心来对待学习和生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美育》课程模块之一,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和实用性美术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的发展进程,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4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3学分、48学时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阐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要求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具备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齐文化今读》、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帮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齐文化主要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为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涵盖齐文化主要源头、地理环境、形成与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军事、科技、文化等知识,以及齐文化与治国理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等内容。通过学习掌握齐文化优秀要素和精髓要义,促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和自觉,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党史》、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 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党爱党兴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阐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反映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的历史功绩,总结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彰显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
《新中国史》、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逻辑,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独特优势。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阐述新中国从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展现70多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史》、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激励学生要敢于迎难而上,奋力续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阐述了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的奋斗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史》、1学分、16学时
课程目标:帮助大学生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使命担当,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成历史自觉,凝聚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阐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实践、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社会主义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脉络和趋势。要求学生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态势。
《创新思维与方法》、 1 学分、16 学时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创新性案例分析、创造性思维实例训练和创新方法的实践运用训练,了解创新与创新能力、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内涵,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创新思维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熟练掌握一些经典、实用、有效思维方法的运用。经过思维过程的体验,逐渐突破学生创新思维的障碍,走出创新思维的误区,拓宽学生自我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设置三个模块,分别是创新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训练;创新的方法。包括创新的界定、创新能力的特点、创新精神的塑造;求异思维、扩散思维、集中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创新思维的实例训练;列举法、检核表法、组合法、BS法与635法和移植法等创新方法的实践运用训练。通过课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达到触类旁通、快乐学习的目的,为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奠定基础。
③ 人文素养任选课描述
任选课为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由学生在第二至第五学期从学院提供的任选课菜单(含100门尔雅在线课程))中进行选课,至少修读4学分。
(2)活动课程描述
《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2 学分 76 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共76学时。入学教育旨在使大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及生活节奏,了解大学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为更好地完成大学课程以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军事技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依据大学生入学的实际情况,分为认识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学习、第二课堂活动、传统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九个单元,对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学习、生活、发展等问题进行指导,让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大学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较好、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课程模块设置上,设置了案例解析、随堂问答、课堂训练、知识拓展等教学模块,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军事技能》安排在新生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将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规范军事训练科目和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
《军事理论》、1学分、36学时,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军事教育包括《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两部分,其中《军事训练》安排在新生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将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规范军事训练科目和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军事理论》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内通过线下专题教育形式完成,采取多媒体技术等增强理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拓宽军事理论教育途径,增强教学效果,要努力做到形式和内容具有时代特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成绩评定将由20%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80%的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综合得分。
《职业角色体验》、1学分、30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共30学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重点为对职业岗位的亲身体验。通过岗位工作的角色体验,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和劳动意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内容包括角色基础篇(1学时)、角色体验篇(28学时)和角色提升篇(1学时)等三个部分。角色基础篇是对参与角色体验的学生进行岗位分配,同时帮助学生认知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和职业礼仪,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建立初步的认知;角色体验篇为岗位的实际操作,按照工作标准、遵守岗位纪律,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工作记录;角色提升篇为角色体验后的工作经验交流和分享,并对角色体验课程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活动课堂》、4学分、64学时
课程目标:学生根据《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设置,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依据认定标准获得相应学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课程体系主要涵盖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七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不低于3.5学分,包括:思想成长1.5学分、实践实习0.5学分、志愿公益0.5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选修模块不低于0.5学分,包括创新创业、工作履历、技能特长三个模块。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采用积分换算学分方式计量,3积分折算1学分。每个必修模块积分独立计量、不交叉替换,三个选修模块积分可累计。
(3)职业能力课程描述
职业能力课程是指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特有能力培养所开设的课程,由专业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三部分组成。专业平台课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药理学。专业必修课包括: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 精神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设计。专业方向课包括:中医常用诊疗技术、急诊医学、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临床视光学。专业方向课是为专业职业特定能力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选修方式和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职业能力课程97.5学分,占总学分的61%,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为6门。
优化以实习实训课为载体开展专题教育的劳动教育模式,在职业能力课程中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1个学分,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职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4.实践教学体系
(1)内容架构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课内实训、岗位实习,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课内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通过实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毕业岗位实习是教学与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联结纽带,学生在独立工作之前必须经过实习阶段,深入医院的工作环境,在医院带教人员的带领下完成各种实践操作,才能将校内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并能真正应用于实际工作。在此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医德医风、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达到一毕业就能顶岗的要求。
(2)组织与实施
① 构建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入学教育、职业角色体验、课内实训、毕业设计、岗位实习等。具体采用何种形式由课程性质而定。
②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创新重组。大部分实训环节在平时授课中穿插进行,一方面保证实训实验室利用率均衡,另一方面使得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实训效果提高。
③ 构建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与指标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再局限于理论课卷面成绩,改革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课程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卷面考试形式评定,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课程性质,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应结合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定,或者在最后成绩考核中,以非笔试的方式测评。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④ 建立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只能算完成一部分工作。能否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到实处,保证实践的质量,才是落实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我们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保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同时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要求,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⑤ 规范实践成果的存档制度。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要求实践成果书面文件必须整理分类存档,便于以后查找。
(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教学环节分配表
周数 学期 |
非综合实践课程 |
综合实践课程 |
法定 放假 |
考试 |
学期 周数 |
寒暑 假期 |
备注 |
一 |
16 |
2 |
1 |
1 |
20 |
6 |
26 |
二 |
17 |
1 |
1 |
1 |
20 |
6 |
26 |
三 |
18 |
0 |
1 |
1 |
20 |
6 |
26 |
四 |
14 |
4 |
1 |
1 |
20 |
6(岗位实习) |
26 |
五 |
0 |
19 |
1 |
0 |
20 |
6(岗位实习) |
26 |
六 |
0 |
19 |
1 |
0 |
20 |
6 |
26 |
合计 |
65 |
46 |
6 |
4 |
120 |
36 |
156 |
2.综合实践进程表
序号 |
综合实践教学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周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1 |
军事技能 |
第一学期 |
2W |
60 |
2 |
|
2 |
职业角色体验 |
第二学期 |
1W |
30 |
1 |
|
3 |
临床实践技能实训 |
第四学期 |
2W |
60 |
2 |
|
4 |
岗位实习 |
第四学期 |
2W |
60 |
2 |
实习起于第四学期的第19周 |
5 |
岗位实习 |
第五学期 |
19W |
570 |
19 |
|
6 |
岗位实习 |
第六学期 |
11W |
330 |
11 |
实习止于第六学期的第11周 |
7 |
毕业设计 |
第六学期 |
2W |
60 |
2 |
|
小计 |
|
40W |
1170 |
40 |
|
3.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一览表
课程类别 |
总学分 |
必修学分 |
限选学分 |
任选学分 |
学时 |
人文素养课程 |
35 |
16 |
15 |
4 |
560 |
职业能力课程 |
专业(群)平台课程 |
16.5 |
16.5 |
0 |
0 |
264 |
专业必修课 |
73 |
73 |
0 |
0 |
1672 |
专业方向课程 |
8 |
0 |
8 |
0 |
128 |
职业拓展课程 |
19.5 |
0 |
19.5 |
0 |
312 |
活动课程 |
8 |
8 |
0 |
0 |
206 |
合计 |
160 |
112.5 |
43.5 |
4 |
3142 |
公共基础课课时比例 |
24.4% |
实践课时比例 |
51.4% |
(六)实施保障
1. 师资队伍
现有校内教师55人,正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5人,正、副教授占33%;博士2人,硕士27人,共占53%。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2013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以硕士、博士为主体,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梯队结构合理。教师专业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专兼职比例合理,团队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教学和科研成绩比较突出,富有协作精神,勇于开拓创新。
2.教学设施
(1)教室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需配置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2)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现有实训室50个。包括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课堂、远程医学网络教学与会诊服务中心、急救实训室、多媒体体格检查实训室、外科创伤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学实训室、中医实训室等。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可开展:心肺复苏术、外科无菌技术、清创换药缝合、包扎、固定、体格检查、综合穿刺术、气管插管、小儿骨穿、小儿腰穿、小儿心肺复苏术、妇科检查、产科检查、中医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医学相关技能的实践教学和操作培训。其中体格检查实训室引进“多媒体心肺听触诊与腹部触诊系统”,可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全体同步教学、学生自己练习和复习;教师与学生呼叫对讲,网络联机考试等。急救实训室引进的“高智能心肺复苏自主考核系统”,可提供QCPR训练、CPR训练、CPR考核三种模式。智能课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高标准建成,集智能教学、实操、录播于一体。远程医学网络中心依托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与省立医院联网实现网络教学与远程会诊。
(3)高水平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保障,临床医学专业本着高层次、高标准的一贯原则,选择大型综合性医院、特色专科医院等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学生校外专业实训和岗位实习。目前建设了三十余家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3.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临床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按照规范程序,严格选用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同时,开发了针对性强的校本教学资源。
(2)图书资料配备要求
本专业相关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并且能够定期更新。主要包括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讲义、历年真题等图书和若干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
结合临床医学专业需要,开发和配备一批优质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网络在线共享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教学方法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创新重组。大部分实训环节在平时授课中穿插进行,一方面保证实训实验室利用率均衡,另一方面使得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实训效果提高。
(3)形成创新实训项目与基础实训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应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一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结合课程理论知识,边学边练,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属于基础实训项目。在完成一些课程后进行的综合实训项目,以及毕业实践环节,都属于创新实训项目。这一类实训项目主要是将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除课程验证性实验以外的具有创新性的综合实训项目。
(3)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演示、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学习评价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考核
依据《betway必威教学管理规范》第五章第四十四条之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并评定成绩。
① 鼓励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如笔试、口试、一张纸考试、理论+实践、理论+技能、进行考试等方式,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或采用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综合项目考核,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等方式。
(2)综合实践课程考核
① 综合实践课程
依据《betway必威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之第一章、第二章的要求评定成绩。
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betway必威实践教学管理规范》第三章第四条之规定,毕业设计平时成绩(30%)、审阅成绩(30%)和答辩成绩(40%)折算后按优(90~100),良(75~89),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评定等级。
(3)课外教育课程考核
依据《betway必威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管理规范》进行考核。
(4)技能证书考核
实行多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多证书是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依据《betway必威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参加1+X证书试点的培训与考核,获得证书的最低标准是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卫生相关类职业证书,但也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
(5)能力考核
依据本专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于学生岗位实习期间进行考核。
(6)素质考核
依据本专业素质考核指标体系,于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按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改革以前考试“重理论考核,轻技能、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的现象,把考试改革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
①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使考试方法多样化,突出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② 注重职业素质培养,把素质评价融入考核体系。
③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④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7)实施学分奖励、以证代考抵学分和学分互认转换。
① 允许通过学分奖励、以证代考抵学分和学分互认等途径转换获得学分,冲抵相关选修课学分,累计不超过4个学分。
②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培训,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文艺、文学类、数学建模等大赛奖励,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可转换为选修课学分。
③ 学分奖励、冲抵学分和学分互认转换等具体办法按《betway必威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实施细则执行。
6.质量管理
(1)建立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只能算完成一部分工作。能否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到实处,保证实践的质量,才是落实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我们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保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同时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要求,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2)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专任教师定期到医院等医养健康服务机构对应岗位参加顶岗实践;聘请一线优秀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并进行教师资格培训、认证,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构建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与指标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应局限于理论课卷面成绩,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应结合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定。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七)毕业条件
1. 学业要求
要求学生毕业时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且必须修完所有必修课程。
学分换算标准以授课(训练)学时数(或周数)为主要依据,学分的最小计量单元为0.5学分。纯理论课程与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按每16学时1学分计,纯实践课程按每周1学分计。
2. 证书规定
(1)毕业证书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大专).
(2)基本技能证书
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
(3)职业技能证书
鼓励学生考取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眼镜定配工、眼镜验光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具有培养目标中所描述的基本素质、知识、能力目标。
(八)其他说明
1.本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内容做局部调整。
2.积极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可采用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综合项目考核,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企业顶岗相结合等方式。
3.依据《betway必威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本专业的学生在全部修完本方案所有课程,并符合《betway必威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九章之规定,方能准许毕业并获得规定的毕业证书。
4.毕业生继续专业学习深造的建议: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职业规划和社会需求,选择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途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进入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可参加专升本考试,争取得到本科培养直至研究生培养的机会。为适应临床岗位需求,需通过助理医师资格和医师资格考试,以及参加住院医师培训。进入工作岗位后,应积极自学,不断更新知识技能,与时俱进。
(九)附录
附录1:教学进程安排表